首页 > 生活 > 养生

我命在我不在天

2016-09-05 来源:全型男

  我命在我不在天

  健康长寿,人类自其诞生以来就有这种美好的愿望。从古埃及纸草纸所记载的返童法到中世纪炼丹师们发明的炼丹术,人们处心积累,搅尽脑汁,无不为了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当物质生活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的时候,人们对健康长寿的愿望自然更加强烈。

  从各大百货商场到各种医药商店,从体育器材经营店铺到日常生活用品门市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都设起了专门的保健品专柜,从保健食品到保健器材,从高级滋补药品,到一般保健用具,要有尽有,层出不穷;而且品种越来越多,柜台越摆越满,档次越来越高,花样日益翻新,令人眼花撩乱。这些繁多的保健用品到底对人体有多大的保健作用呢?还是让我们从什么是健康谈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的宪章中就对健康下过这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这样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健康概念,无疑宣告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从那时起就将逐渐被一种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现代的临床医学和保健医学都要求人们在认识疾病、健康和虚弱现象的时候,不应仅仅停留在身体上,还应该全面考虑人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而这三个方面又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人在身体有病时,很容易产生情绪上的障碍(如痛苦、悲伤、焦虑、抑郁等等)和心理上的异常(如个性的改变、自信心的下降等等)以及社会适应(如孤癖、社交障碍等等)与环境适应能力(如对气候变化的恐惧、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改变的心理过敏等等)的下降,即所谓身心反应;很多人即使躯体的问题解决了,但由于疾病的折磨所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碍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而心理上的障碍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下降又可以引起身体的不适,使原有疾病的症状“还原”;很多人把一些心理问题引起的躯体化症状当作原来疾病症状的延续或认为是疾病造成的虚弱现象,盲目去寻求保健品(甚至一些医生也这样认为);

  还有一些疾病本身就来源于心理障碍如神经症和心身疾病,这些疾病在临床上所占比例达60%-70%之多,这是很多人所始料不及的;很多神经症都会产生躯体化症状;而心身疾病则不仅会产生躯体上的症状,而且还有生理功能的异常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因而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心理治疗才是病因治疗;推而言之,预防这些疾病也只能从心理素质的提高,行为方式的改变,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入手,各种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材,并无多大益处,进而言之,一味追求那些高级滋补品、营养保健品本身就是心理上或保健观念上问题。

  对于各种所谓“虚弱现象”,也应该客观地分析,而不应盲目进补。各种所谓的“亚健康状态”所导致的如头痛、全身乏力、两腿疲软、失眠、多梦、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口苦咽干、甚至头昏眼花等等,在排除了某些躯体疾病之外都还有考虑为心理疾病所产生的症状的可能。躯体的情况还是应该到医院去进行全面体检,必要时还应请心理医生共同会诊;中医所讲的各种“虚证”也未必一定是身体上的问题,医生和保健者都应慎而处之,不能一遇症状,就认定是来自躯体,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医源性疾病,遗患无穷!

  总而言之,应该改变盲目进补和依赖保健品的保健观念,人在健康方面有着巨大的主动性以及巨大的生理潜力和心理潜力,我们的祖先说得好,“我命在我不在天”,健康的钥匙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高尚的品德情操,完整的人格品性,良好的心理素质,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的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其作用都远远超过那些保健品的价值;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正常的饮食当中,就足以供给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为什么一定要企盼膏粱厚味或营养滋补?为了健康,何必不求自己,而求于“天”?把自己一个伟大的生命寄托在那些区区不足挂齿的保健品上岂不荒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人摆脱病魔、维护健康与长寿的一种最好的“药”!

  未经本文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标签(): 我命在我不在天